古代圍棋規則是比目法,看圍多少地才有勝負,隨著比賽越多發現越來越多問題結果產生越來越多規則,比如有雙活、盤角曲四規則判死、禁止自殺等。結果後來出現盤角曲四加上有雙活情況,最後眾人認為比較好是讓對局者自行選擇棄子轉換,重新簡化規則。
加上為了避免整盤棋出現一模一樣的場景所以會禁止全同型再現,理由是如果規則裡能出現一模一樣的棋局,表示可以無限循環,單劫雙劫三劫皆會出現無限循環強制和棋,但如果要為了打劫自補劫材,反而在比目法會自損目,所以改以數子法當作規則。
計時方式上因為早年沒有限制,出現過於漫長的棋局下了數個月甚至數年或者一方永久打掛沒有勝負,所以後來改以計時制,計時制原本是先有一段思考時間然後讀秒,比如三個小時,然後三小時用盡之後每手只有60秒。
但是也因此可能雙方會用上三個小時,加上打劫情況,整盤棋也出現過超過400手的比賽,棋盤大小為19x19,頂多也才361個點,出現超過四百手表是有複雜的打劫甚至可能出現雙劫、三劫。
所以下到十幾個小時的比賽也曾出現過。為了解決此問題,現在則是規範每人兩個小時,每超過20分鐘會罰兩目,這樣沒多久就會因為罰目總目數不夠而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