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覺得,想看的作品看不完,時間總是不夠用。這讓我回想起七、八年前,那時候擔憂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害怕「神作」看一部就少一部,日子一天天過去,好作品就被消耗殆盡。

這份感受,不禁想起了一篇文章 Why Learning to Code is So Damn Hard by Andrew Latta (中文翻譯 為什麼成為一名工程師這麼難 —— 從程式新手到準工程師的必經之路)。

我個人的 ACGN 學習旅程,和 Latta 的四個階段有相似之處。因此,這篇文章的標題也模仿了同樣的結構,來分享歷程。

The Hand Holding Honeymoon

蜜月期 (初識與驚豔)

剛開始接觸 Galgame 的時候,驚嘆於「神作」,但實際上這些許多「神作」僅僅是 ACGN 圈外較為人知的作品,也是透過 Google 或 Wiki 最容易搜尋到的那些。

2. The Cliff of Confusion:

困惑之崖 (門檻初現與誤判)

在這個階段,誤以為 ACGN 圈的資源是有限的,畢竟它被視為一個小眾領域。對「神作」抱持著「打一款少一部」的恐懼。有時候並非不想玩遊戲、看動畫或小說,而是害怕把數量有限的神作給消耗掉了。

3. The Desert of Despair

絕望沙洲 (瓶頸期的掙扎與繞道)

深受過去台灣教育體系的影響,認為學習日文勢必要按照課本或補習班,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完成。感覺太過於耗時,以至於提不起動力去學習。

好在並未因此停滯,接觸的資訊比過去多得太多了,從 DMM、DLsite、GOG 等遊戲平台,都能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內容。

前幾年因為有著要自己一人作遊戲的幻想,因為這個夢學了音樂(吉他、作曲)、繪畫,劇本、遊戲設計,雖然都還沒成型就因為AI出現放棄了。

4. The Upswing of Awesome

創傷後的恢復期 (拓展無限可能)

所有資訊都進入了一種可以不斷拓展的狀態,關鍵字可以一直延伸挖掘新鮮的內容,有源源不絕的資訊能看。

同時「不小心」在長期的 ACGN 環境沉浸中,讓日文的接觸量變成了質變。雖然沒有正式學過日文,至少夠透過上下文猜測劇情對話,甚至直接從 Bookwalker JP 購買最新的日文漫畫連載。

也因為各方面積累了不少,雖然各領域都連業餘都稱不上,但至少都學到一定程度的理解,現在作品是全面的享受,享受聲優、享受BGM、享受文字、享受繪畫、………